(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2日電)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,集團評估在歐洲設立電動車工廠,目前洽談中;美國電動車工廠規劃2023年年產能15萬輛、逐步提升至30 萬輛到50萬輛;泰國廠初期年產能15萬輛至20萬輛。

鴻海積極在電動車領域布局,劉揚偉指出,持續發展關鍵零配件和軟體,預估到2023年,電動車將開始貢獻營收,明年電動巴士可銷售。

他預期到2025年,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可到6000億美元,滲透率達20%,取得5%市占率目標可行。鴻海集團布局三電和智慧系統關鍵零配件,因為這些占電動車成本比重結構高達6成,也是電動車差異化所在,力拚電動車零配件自製率達40%。

在產能規劃上,劉揚偉表示,在美國和泰國的電動車工廠,規劃2023年實現量產。美國產能規劃預計2023 年起,每年生產美系新創企業Fisker電動車,年產能約15萬輛,並逐年提升至30萬輛到50萬輛;泰國產能規劃以整車製造、關鍵零組件和平台製造為主,初期以泰國當地市場為主,逐步打進東協各國,泰國年產能規劃15 萬輛至20萬輛。

至於在美國何地設電動車工廠,劉揚偉表示,目前仍評估中,他並透露下一步可能在歐洲設廠,目前正與當地夥伴洽談中。

鴻海集團也積極布局汽車零配件,預估今年營收將超過新台幣100億元,年增40%,明年成長速度會更大。

劉揚偉說,鴻海在汽車零配件以機構件和塑膠件為主,不含群創的車用面板;鴻海下半年將陸續公布歐美大廠車用零配件和系統模組類產品進度。

法人問及下半年和明年毛利率表現,劉揚偉指出,若缺料和東南亞疫情未擴大,毛利率會維持往年下半年較上半年佳的趨勢,預估明年毛利率走勢向上。

談到與國巨合資的國創半導體進展,劉揚偉指出,國創半導體會提供鴻海集團電動車和電子代工服務(EMS)客戶穩定的類比和功率元件方案,預計明年可看到效益,估2022年國創半導體營收目標20億元,2025年營收目標到500億元。(編輯:張良知)1100812